【#延遲滿足 (下)-等待怎麼教?】

上集聊到了棉花糖實驗和一些有關延遲滿足的疑問,
大家都很努力的在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,
要先跟各位爸爸媽媽們說聲辛苦了~
 
今天#Ally治療師 跟 #恬兒治療師 要來跟大家分享
除了給足安全感之外,我們要怎麼引導孩子練習「等待」呢?
 
 
這次一樣提供了好讀好懂懶人包,
希望大家可以在分享中得到幫助喔!
 
📢小提示:每張圖片下都有說明,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詳細的內容喲!
#延遲滿足 #等待 #情緒教養 #寶貝請你等一下

#延遲滿足 #等待 #情緒教養 #寶貝請你等一下

上集我們和大家分享了寶寶時期,
滿足嬰兒的需求、給予寶寶安全感,
來建立寶寶對等待、延遲滿足的基礎。
 
下集我們要來和大家分享~
大一點的孩子要怎麼教導他們”等待”呢?

1.利用”自然發生的延遲滿足”


讓自然的生活情境, 讓孩子從中經驗到等待和挫折,
漸漸、自然的學習到等待、調適情緒、遭遇被拒絕的挫折等。

什麼是自然的情境呢?

其實就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況,
例如我們在公車上,就是不可能立刻到達動物園,
或是外面就是下雨了,孩子就是必須等到雨停才能出去散步。
這樣需要"等待"、"被拒絕"的情境是很自然的。

雖然這樣的狀況,孩子會有些情緒,
要等待、不可以馬上得到,好痛苦!!!
沒辦法拿到、沒辦法得到滿足,有點傷心QQ

 但是,有這些自然的挫折,
才會讓孩子未來有較好的受挫力和彈性,
激起孩子主動追求的動力!!!
 
我們要相信孩子沒有這麼脆弱,
這些生活中的小挫折,
反而會讓他成長茁壯、更加獨立,
並不會因為這樣就造成心理創傷喔!

 這個時期寶寶的需求變得更加多元,
他哭泣的原因不只是原本的,肚子餓、尿布濕、想睡覺這類的基本需求,
增加了很多想要探索、想要玩、想要爸爸媽媽注意自己 等等的不同需求囉!
 
像是想吃吃看媽媽手上的水果、想玩媽媽手上的東西(常見情境是想拿遙控器、湯匙、鑰匙!!!)
一起渡過孩子6個月~一歲多的”轉換期”

 這時期孩子不太能延遲滿足,
但我們也不可能總是滿足他的需求,
面對這種”非基本需求”的狀況,
也不好總是用抱抱來呼嚨過去(?
這時除了擁抱安撫外,我們還可以用一些其他方式:
先讓寶寶感受到”媽媽有注意到我的情緒了”,
像是可以陪伴、語言上的安慰、眼神的注意等,之後再轉移注意。

這其實也是運用自然情境,讓孩子練習以其他方式得到安慰,並且在一些情境下,對於需求有所妥協、初步學習調適情緒、有彈性的轉移需求。

當然,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們會比較辛苦了><

需要去辨別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麼(畢竟孩子都還不會說話),來選擇需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安撫孩子,需要大人不斷的觀察、嘗試,這可就考驗了耐心和彼此的默契了!

2.真正的學習等待


當孩子對於環境擁有足夠安全感後,
他會明白要等等、或是要想些其他辦法才可以得到想要的,
又或是不可能得到,需要適時的放棄。

隨著孩子的~
✔語言能力進步
✔前額葉發展越成熟
✔認知各方面都有所進展
孩子能夠清楚表達需求、也聽懂我們的需求、自我控制能力進步,
搭配上適合孩子能力的指令,
要求孩子等待一下,這樣才會有意義!!!

2歲前的孩子,視覺化的提示

對於「等一下」沒有概念,
我們會”視覺化”讓孩子看到,
媽媽需要你「等我把蓋子打開」才可以吃。

2~3歲的孩子,可以了解「先…再…」

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
✔兩步驟
✔清楚簡單的指令
讓孩子了解先後順序!
例如:我們可以要求孩子「先洗手、再吃點心」。

3歲以上的孩子,可以開始引導「排隊」的概念囉!

運用自然情境讓孩子練習,
想玩溜滑梯,那我們得先練習等別人溜下來,
並不是大人強迫你這樣,是社會就是這樣運轉的呀!

讓孩子在生活中,
自然、多元的情境下練習等待,
配合上適合孩子能力的引導方式,
長期的累積經驗,
孩子便能了解什麼樣的情境需要等待、也較有等待的能力,
甚至發展出”選擇要不要等待、要不要先放棄”的能力。

看完之後,
是否覺得等待其實是一件頗需要學習的事情呢?
雖然過程中會有很多衝突和挫折,
但有爸爸媽媽們的陪伴和適當的引導方式,
一定會看見孩子慢慢進步的!

  來複習一下~棉花糖實驗是什麼吧!!!👇
0
返回頂端